——記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冶寶鋼技術馬跡山分公司李偉偉 中冶寶鋼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馬跡山項目部生產作業長李偉偉,參加工作17年來從一名普通橋式起重機操作工逐步成長為一名經驗豐富的礦石中轉碼頭生產管理人員、企業創新人才,曾榮獲第二屆、第三屆浙江省舟山市技能大師及舟山市李偉偉技能大師工作室稱號,2016年獲中冶寶鋼技術勞模(技師)創新工作室稱號,2017年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 注重學習強素質 業精于勤顯本領 都說海島人性格堅毅,就像父輩們搏擊大海做事韌勁。低調、穩健、堅韌成為海島出生的李偉偉的特性,李偉偉18周歲成為首批進入馬跡山港的員工,同年赴上海寶鋼原料碼頭學習橋式起重機各項操作技能。一年學習之中,他“喂馬、劈柴,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他相信雖然沒有那么多的詩和遠方,卻可以做好本真的自己,讓他日后成為“兩手都要硬”的人才。學習一年帶回的是厚厚一摞,且整理成冊的教案知識與操作經驗,而這,正是他成為卸船機崗位駕駛作業佼佼者的重要原始積累。 在馬跡山港區李偉偉有空就專研業務知識,對業務書近乎癡迷,他快速適應了新崗位的工作需求,不足2平方米的操作室,不僅是李偉偉專業技術能力綜合考量的平臺,也是他每天俯視卸船機兩條平行線軌跡的“一方天地”,逢卸船高峰期,甚至上廁所都不能離開,因為掌控手柄的是責任心;在港區組織的卸船機司機技能比武活動中,李偉偉再次憑最優異的成績,向人們詮釋了“技能大師”的風采。諸多趕船期任務重的難題,在他面前都迎刃而解,李偉偉不僅操作技能強、排障技能高,且多年來沒有一次違章記錄,他操作的卸船機實動能力與通算能力均在港區“首屈一指”;根據經驗,他總結提煉出“作業中抓斗內部鋼絲繩彈出安全處理操作法”與“作業中抓斗快速設定法”兩項先進操作法,解決了長期困擾卸船機司機的兩大難題,在操作崗位上萌芽了創新方面的思維。在從事卸船機操作7年里,他共帶教出6名徒弟,桃李芬芳。港區領導對李偉偉同志高超的卸船機技能非常欣賞,因此在馬跡山港一期工程開港儀式上李偉偉被擔任卸船機主操,二期卸船設備的調試與負荷試車中對其賦予重任。 攻堅克難挑重擔 身先士卒敢為先 鑒于李偉偉同志的工作能力和優秀業績,2007年底體制轉化為中冶寶鋼技術第三分公司馬跡山項目部后被領導正式聘為甲班作業區協力作業長。 轉崗轉制后,面對新的崗位,面對離開自己鐘愛的卸船機操作崗位,李偉偉同志沒有失落,而是更加的振奮精神,在新的崗位上努力發揮著自己的能力。新的崗位,對于李偉偉同志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環境,肩膀上的擔子承重,他沒有氣餒,沒有半點畏難情緒,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在如何帶好隊伍問題上,他積極思考,在穩定團結隊伍的同時嚴抓標準化作業,做好全面提高員工技能和素質的工作。在平時的工作中,身為作業長的他,總是以身作則,深入各個崗位了解指導工作,確保了作業的高效率,并凝聚了整個團隊。 2008年金融危機,行業低迷,在作業區協力人員流失較多的困難下,他所帶領的團隊不畏艱險、克服重重困難在馬跡山港“奮戰6000萬噸”活動當中,他所帶領的甲班作業區圓滿完成各項安全、生產指標,并且自己連續半年放棄串休,家里的事情全都托付給了親人,自己一心撲到工作當中,他這種忘我的工作精神也因此贏得項目部領導及同事們的肯定。 講務實帶團隊 技術創新走在前 隨著政府、公司對人才的重視以及李偉偉自身技能的不斷提升,李偉偉技能大師工作室應運而生,構造出一個與現場安全高效為縱橫軸的坐標系,梳理并解決了諸多問題,收獲頗豐: 2013年10月工作室成立至今,李偉偉同其工作室的團隊成員一起群策群力圍繞馬跡山港區現場的設備設施改進、為員工創造安全作業的工作環境主題、提煉現場作業先進操作技法、工法項目等開展一系列創新活動。從2014年至今工作室提煉出2項設備改進項目“卸船機料斗給料槽改造項目”、“卸船機選擇溜槽受料臺綜合改造項目”創企業內年度經濟效益335.8682萬元,為員工創造安全作業的工作環境改造項目18項,先進操作法3項,其中1項榮獲“舟山市港口實用專利與技術革新成果”三等獎,2014年參加中國發明協會主辦的昆山國際發明展上取得1金2銅的好成績。 2015年完成實施現場改善課題2項,產生經濟效益235.8萬元,和寶鋼股份創新團隊一起共同參與第二十七屆上海市優秀發明展評選獲3銀1銅四個獎項,共同參與2015年全國優秀發明展獲1項金獎,一項先進操作技法獲上海市職工優秀創新項目,并且工作室二名成員1名取得技師職稱,另一名獲得舟山市技術操作能手稱號。 2016年申報專利發明6項,其中4項專利事務所已經受理審核中;參與第二十八屆上海市優秀發明展獲銀獎1 項,代表公司一項發明技術獲第二十八屆上海市優秀發明展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入圍獎,參與第九屆昆山國際發明展獲1銀1銅,2016年完成實施現場改善課題“一種超長輸送帶卷取方法及其技術”項目,產生企業內經濟效益90.6萬元。 2015--2016年,李偉偉大師工作室創新團隊成員本著積極為企業做好“孵化器”為中心,為現場提供技術培訓支撐和創新提升,其中2015年工作室團隊骨干配合港區完成國內最大堆取料機安裝調試后的操作人員培訓工作,僅1個月培訓確保了現場四大生產作業區24名堆取料機司機均能熟練操作新機型的工作任務,2016年工作室團隊骨干又集思廣益在現場檢修作業實際應用中摸索提煉出“長輸送帶翻面的裝置及技術”,大大延長了港區輸送帶使用的壽命,減少輸送帶物料成本達百萬以上,此項發明技術已申請專利,贏得了馬跡山港區領導及項目部領導的好評。 李偉偉始終把工作當成神圣使命,無論在任何崗位,都以最高的標準,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讓人生綻放光芒。面對未來,他和他的工作室早就制定了工作計劃與目標,秣馬厲兵,蓄積力量踏上新的征程,用最高亢的聲音和瑰麗的色彩去描繪中冶最新、最美的藍圖! 
立足本職 
心路歷程 
娓娓道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