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茍勝全 他來自四川農村,沒有顯赫的家世,從他的外表看去他個子不高、額頭寬大、目光堅定、說話胸有成竹,給人一種很沉穩的感覺。他參加工作二十二年,先后擔任班組長、作業長、施工隊長等職務,主要從事寶鋼股份公司機械設備檢修、設備改造安裝等任務,工作成績突出,功勛顯著,從2001年到2012年十二年之間先后榮獲過15項殊榮,成為行業里有名的“一只鼎”,現在他身邊的同事、公司領導及業主方碰到他都會親切地稱呼他一聲“茍老師”,他就是201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茍勝全。 成長有故事——勤奮好學漸成施工隊長 1994年3月份,茍勝全從技校畢業順利進入五冶檢修分公司,做了一名普通的檢修工人。剛入職場,茍勝全勤奮好學,沒事就在腦海中琢磨檢修工藝,不懂就尾隨在老師傅身邊問個究竟。他工作這些年來覺得自己成長最快的時候就是他剛上班的時候,當時作為新人的他每次遇到問題問老師傅時,這些老師傅都是把自己多年經驗之談傾心教授給茍勝全,為他日后的技能提升奠定了基礎,所以茍勝全形象地把這一段時間稱為他成長的“黃金”期。 機會常常垂青有準備的人,茍勝全剛剛入職一年,他所在班組的班長因病暫時離職,組員陷入群龍無首狀態,可工作不能耽擱,于是茍勝全就自發帶領著大家努力地把這些工作頂下來,從項目質量控制、安全措施處理到與業主溝通等方面他都應付的得心應手,具有敏銳洞察力的領導發現這個小伙子“可以”,于是就立馬正式任命他為所在班組的班長,當時的茍勝全傻了,心想人家前任班長還在,只是因病暫時修養了,我怎么能篡班奪權,取而代之呢,再說我上班才一年多,經驗還不足,經過再三考慮,茍勝全主動向領導提出說不能勝任這個班長,并把理由說出來,但是領導就認定了他,堅持讓他做班長,就這樣,茍勝全上班僅一年就升任為班組長,并且一干就是十一年。茍勝全回憶說這十一年間是他上班最辛苦也是最鍛煉人的十一年,他當時所在班組組員兩極分化嚴重,一頭是快要退休的老師傅無論從年齡還是體力都已衰退,一頭是剛上班的新進員工沒有什么工作經驗,組員構成出現青黃不接,這讓身為班長的茍勝全沒少抓耳撓腮,而他所在的班組由于涉及到的化工專業機密多,對檢修水平的要求相當高,要求一定要準確到位,否則,稍有不慎就會出現返工,設備維修出現返工情況可是一件非常嚴重的問題,無論從業主方還是檢修方都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情況,這時的茍勝全面對如此困局,壓力很大,再加上班組里有的組員不理解他,工作上不能積極有效地配合他,茍勝全當時的工作干得異常艱難,幾次也曾有過灰心甩耙子的想法,但最終他還是沒有放棄,堅持了下來,帶領組員完成了一個又一個重大項目,這么多年下來所承接項目幾乎是“零失誤”。 2006年,擔任了十一年班組長的茍勝全憑借他的個人努力被領導提拔為化產作業區的作業長,管理一個作業區可是比管理一個班組難度更甚一籌,茍勝全的工作出現了新挑戰,原來管理的是一個七、八個人的班組,而現在則是要管理一個八十多人的作業區,管控人數驟增,另外,茍勝全當初接手化產區作業長時,作業區效益并不好,員工收入偏低,這是因為化產作業區的經營模式是承包制,比較特殊,合同一旦簽好后,營收利潤如同一塊成型的蛋糕基本上不會有什么變化,使得當時作業區處在僧多粥少的局面。茍勝全任職作業長后,首先就面臨這兩大難題,這么多人怎么管以及作業區效益不好如何扭轉?干了十一年班組長的茍勝全憑借自己這十多年的基層摸爬滾打的歷練開始嘗試著管理起這個人數龐大的作業區,他通過調整人員結構、優化作業區資源,提高員工的勞動效益,硬是將一個效益不好的作業區打造成了實力雄厚的王牌作業區,在作業區人數沒增加的情況下,除了覆蓋化產自身作業區的工作外,還支援公司其他區域,產值由當初的600多萬上升到了1200多萬,翻了一番。他的直接上級和分公司領導都對他的工作能力點頭稱贊,茍勝全出名了,圍繞著他的榮譽也接踵而來,2007年茍勝全榮獲中冶寶鋼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雙文明建設標兵”;2008年他所在作業區獲得了中冶寶鋼技術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標化推進工作先進作業區”的稱號,2009年榮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等。但茍勝全并沒有被榮譽沖昏頭腦,他依然保持著低調的姿態一步一個腳印地不斷前行,2011年,茍勝全再次獲得提拔成為了中冶寶鋼技術第一檢修分公司化工設備檢修隊副隊長,主抓現場施工業務,同時致力于對檢修隊施工區域和人員配置的調整,優化檢修隊資源,同樣實現了預期效果,檢修隊的年產值不斷增長,由當初的2100多萬上升到3500多萬,員工收入也每年保持13%以上的增長率。 管理有特色—堅持不懈促成管理特色 認識茍勝全的人都知道他很厲害,說他厲害是因為他在工作上確實有一套自己的辦法,茍勝全剛擔任班組長那會,面對組員的兩極分化結構,茍勝全可謂是煞費苦心,每次承接項目,他為了能把項目準確無誤地完成下來,他都在腦海里要把所有的工作程序琢磨好幾遍,把所有要做的工作細節都用筆記本一點點地記下來,并且還做好標記,哪些是做的好的,哪些是欠缺需要改進的在他的筆記本上都有備注,對欠缺的地方他會放在心上及時著手進行改進,當班長十多年下來,他養成了記筆記的良好習慣,被他用掉的筆記本不計其數,這為他日后從事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礎。 在茍勝全擔任作業長期間,他通過察言觀色對所管轄的員工的脾氣、性格愛好及工作能力等一一了然于心,根據員工各自的個性特點重新將所在作業區的人員以班組為單位進行調整,安排組織能力突出的與施工能力突出的員工做搭檔,一個做班長一個做副班長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管理班組,最大限度地做到人員結構優化。此外,他在管理工作上還充分運用抓大放小的原則,對涉及到作業區需要他協調解決的工作他會重點管理,而對于只要班組長就能搞定的工作他會充分放權,讓班組長自行解決,他只過問結果。茍勝全的另一管理妙招就是善于溝通,他深知溝通的重要性,在工作當中經常積極主動地與員工進行溝通,當作業長的初期,好多員工對他的管理決策不能適應,有的甚至不能理解,出現抵觸情緒,他就給他們做思想工作,從他們的利益角度出發給他們講解在工作上為什么會要求他們這樣做,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慢慢地員工也就適應了他的管理模式,直至最后員工對茍勝全的管理能力幾乎無一不是心服口服。在對作業區的管理工作理順后,茍勝全開始騰出更多的精力為作業區開辟外部的市場。 施工有亮點—善于思考造就施工亮點 工作這些年茍勝全接手過的項目數不勝數,他除了在團隊管理上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外在項目實施上也是妙計不斷。 2005年,于1985年投產的日本進口回轉窯已達到使用極限,寶鋼決定對其進行報廢,嘗試著改建國產回轉窯,為寶鋼化工公司大型設備國產化創造一個樣本。報廢舊窯容易,但是安裝新窯時卻碰到了難題,新回轉窯窯體長50.5米,直徑2.75米,重達180噸,設計分為5段安裝,在整個安裝過程中難度最大的是回轉窯同心度的尋找對中,如此巨大的設備,用常規的千分尺根本無法實現找正,安裝一度陷入困境,眼看著工期在即,施工進度卻遲遲不能跟進,業主方和承接該項目的檢修方領導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就在這緊急情況下,參與項目施工的茍勝全連續幾天泡在施工現場對整個項目施工情況進行分析與琢磨,最終憑借多年的施工經驗積累,茍勝全巧妙設計出一套方案,就是利用紅外線、單腳規及門型規等相結合的方法尋找回轉窯的同心度,這套方案可行與否,在沒有實踐之前誰也不敢下結論,在甲乙方都拿不出實際可行方案的情況下,抱著試試看看的態度,茍勝全的設計方案被用到現場施工中,在施工過程中,甲乙雙方領導都目不轉睛地緊盯著現場,施工過程氣氛異常緊張,終于等到施工結束,進入設備試車階段,這時現場的空氣更是凝固到了極點,現場每個人心里都捏著一把汗,誰都知道要是試車不成功就意味著茍勝全設計的這套新方案也將以失敗告終,而更可怕的是失敗后的現場施工將如何繼續,工期可是在一分一秒地地逼近,就在現場人員的心都懸著的時候,好消息傳來了,設備試車成功,各項數據顯示這套國產化設備運用茍勝全設計的方案調試均達到了設計標準,現場的氣氛頓時由凝固狀態變得活躍起來,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一位與茍勝全業務上常打交道的寶鋼業主領導走到茍勝全身邊向他豎著大拇指說:“也就你能想出這牛招!”。茍勝全參與的這個項目在當年一次獲得了公司的10項五小成果,他的這種將現代與原始方法相結合的施工思路也作為經典的施工案例載入了中冶寶鋼技術檢修史。 茍勝全的傳奇還遠不至此,2008年硅鋼提速技改項目,施工內容主要是更換8臺舊風機,原來舊的風機設計安裝根本沒有考慮到風機以后進行更換時的預留空間,設備現場周圍管道錯綜復雜,且設備普遍較大,引進大型吊裝車吊運沒有足夠的落腳空間,靠人力搬運又不現實,用廠房內的行車吊又觸及不到風機所在的位置,所有常規可行的措施在現在都失去了作用,導致拆卸的舊風機運不出來,新風機又運不進去,安裝就更無從談起,工期卻又很緊,風機能否更換成功就成了當時硅鋼整個改造項目的瓶頸,就在施工進度陷入僵局,周圍人都出現悲觀情緒時,茍勝全沒有放棄,他堅信一定會有更簡單且可行的方法進行倒運,于是茍勝全帶著他的施工主力進行了一周的現場勘察,靈感終于出現,他在對現場的不斷分析中突然想到了火車移動原理,設想如果運用火車原理制作一個可移動的平板小車,將拆卸的舊風機放到平板小車上拉出來,然后再將新風機放到平板小車運進去,這樣就避免了因狹窄空間大型吊車無法吊運的弊端,簡便又實用,可行嗎?甲乙雙方又提出了質疑,經過多方論證后,甲方又一次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采納了他的思路,結果風機順利安裝到位,卡在硅鋼整個改造項目進度的瓶頸就這樣迎刃而解,最終確保了生產的正常實施,該項目當時還上了寶鋼電視臺,被取名叫做“制動軌道設備運輸”。 茍勝全的施工金點子層出不窮,而且不同區域的施工項目他所設計的施工思路也會不盡相同,從寶鋼作業環境最惡劣的原料廠區到高科技含量較高的冷軋廠區,從由他帶領的團隊所負責的化工檢修到支援其他兄弟單位的檢修,他都玩轉的游刃有余,他所承接過的項目無不留下了他的智慧和汗水,2001年原料碼頭大型卸船機走行輪進行更換采用的實用烤箱雙面加熱法、上面提到的紅外線與單腳規、門型規的混合運用、移動平板小車的創意以及2011年寶鋼化工一期冷塔中部更換中采用的的內支撐和挖補相結合的更換方式,都無一不見證著他的傳奇,他的這些“妙計”為其他同類設備的檢修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有力的數據支撐。 做人有情義—俠骨柔情定格做人原則 見證了茍勝全成長的人用文武雙全形容他的工作能力一點都不為過,工作中的茍勝全不但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對他的下屬同樣是要求非常高,他周圍的同事朋友都知道他的做事風格,所以他主抓的工作沒有人敢馬虎對待,而這樣的一個工作強人也有他的柔情一面。一次茍勝全管轄區域的一個工人將公司所配發的工具亂扔亂放,而且一點都不愛惜,這一幕被茍勝全碰巧看到,茍勝全當著所有人的面將這個工人狠批了一頓,事后這個工人氣不過找到茍勝全要理論,還要動手打他,恰巧當時茍勝全外出開會不在,辦公室的人都怕鬧出事就給茍勝全打電話讓他回避一下,茍勝全知道后不但沒有回避,而且主動打電話給這位工人讓他就在辦公室等著,他一開完會就趕回來見他。當這位工人見到茍勝全時,就問他為什么要罵他,茍勝全說那不是罵他,作為一個負責人看到自己的員工一點都不愛惜公家東西于情于理都實在看不過,于情不是自己家的東西也不能那樣對待,那可是與自己工作隨時相伴的工具啊,離了它工作怎么干;于理工器具亂擺亂放從安全角度、標化工作等方面考慮都嚴重違反公司制度,而且還存在安全隱患,茍勝全能不著急嗎?經過這么一說,當事工人的心結被打開了,剛才的跋扈勁一下子消失了,主動向茍勝全道歉,而茍勝全也借機向這位工人道了歉,因為當時情急之下茍勝全一點面子沒留當著那么多同事的面狠批了這位工人,多少應該顧及一下他的面子,畢竟都是人嘛,相互理解最重要,這就是鐵血男兒的心細之處。經過這件事后,這位工人和茍勝全成了好哥們,還主動要求請他吃飯。 生活中的茍勝全沒有什么特別愛好,平時閑暇時間他就在家里讀書、看報,他非常熱愛讀書,沒事時能將一個過期的報紙從頭看到尾,對待書籍更是如此,無論是與工作有關的專業書還是其他的書他都通吃,他總覺得自己書讀的少文化不高,所以他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告訴他們要好好學習認真讀書。因為工作的原因,茍勝全的一個孩子不得不留在老家讀書,沒事時茍勝全就親自動筆寫信給他的孩子,在現代化的今天,打電話、視頻聯系親人已經成為常態,很少會有人再親自拿筆寫信去給遠方的親人,費時又費力,然而茍勝全卻將這個成為他與孩子們溝通的主要方式,并且一直堅持著,他認為這是他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是他與孩子們加深感情的一個重要紐帶,因為寫信不僅能將自己的經驗之談傳遞給孩子們而且也能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沉淀,通過這樣的方式即使遠在家鄉的孩子也不會因為距離讓這份濃濃的父愛被打折扣,對他對孩子們都有益處。在他的獨特教育方式下,他的一對兒女雙雙考上了大學。 論事業談家庭,茍勝全無疑都是最大的贏家。當問到茍勝全對這些榮譽與成就的感受時,他說:“做人永遠都要學會謙虛與低調,不管做什么盡職盡責是本分,成績只能代表過去,未來的路仍然要繼續踏踏實實地往前走!” 
工作現場 
工作場景 
生活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