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2012年中秋、國慶節前期,中央電視臺推出了《走基層·百姓心聲》特別調查節目“幸福是什么?”。央視走基層的記者們分赴各地采訪包括城市白領、鄉村農民、企業工人在內的幾千名各行各業的工作 者,提問的問題都是“你幸福嗎?”記得當時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也不禁問過自己,你幸福嗎,你的幸福嗎? 記得當時的我只是覺得幸福缺無法說出幸福的原因。五年后不經意間再一次點開這段采訪視頻卻觸動我的神經。
被采訪者從四五歲的小朋友在到八旬老人的幸福,從還貧困邊緣奮斗為家庭而奔波的打工者在到事業有成的白領,小老板。每個人都說出了自己對于幸福的理解和感悟。得到的回答或是逗笑的或是感人的或是令人深思的。幸福可以很簡單,對于家庭不富裕的人來說每天能衣足飯飽過著平和安穩的日子是幸福的。對于一對甜蜜的小情侶來說每天都可以手牽手在一起是幸福的。對于一個豬肉鋪老板來說,生活有保障每天可以把貨都賣光生意穩定是幸福的。對于一個國慶假期還堅守崗位的一線工人來說,每天回家有熱菜熱飯,孩子回家親切的喊聲爸爸就是幸福的。對于互相廝守大半輩子的老夫妻來說,相敬如賓一直互相愛著對方是幸福的。對于一個常年在外打拼的游子來說與父母的團聚就是幸福的....
大多數人都把自己向往而不可得的境界稱作“幸福”,但不同的人所向往的境界又是截然不同。所以到底什么是幸福?如何去定義幸福?是每天衣足飯飽健健康康闔家團圓?還是擁有榮華富貴開豪車住豪宅的物質生活?還是可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擁有充實的精神世界呢?
其實幸福種看不見摸不到的一種說不清道的精神狀態。幸福只是一種感覺、沒有相對的標準,更沒有適合任何人的標準,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對于幸福的追求是不同的,賦予其內涵也就不同。像老一輩在過去吃不飽飯的年代吃上一碗熱乎乎的面條,小時候過年能穿上新衣服新鞋子放鞭炮對于他們來說就是幸福的。在到現在條件好的我們這一代人或許覺得能在一線城市買套房子是幸福的,對于在外打拼工作的農民工來說能多賺一點錢來貼補家用是幸福的。對于常年在外工作的我來說,一年到頭能回家和家人團聚。能聽到平時最不愛聽的家人的嘮叨,能吃到母親做的飯菜就是無比幸福的。
現實總是無情的追趕著我們,逼迫我們為了讓荷包更充實而為之奮斗著,很多時候我們路過那些琳瑯滿目的櫥窗,我們都放慢了腳步為之心動,但無奈囊中羞澀只好轉身離去。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過的更加貼近我們的理想化而逐漸失去的當初的快樂。或許對于這樣的一個時代來說金錢確實很重要,但是如果只用錢來衡量我們的幸福程度這種不正確的價值觀只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痛苦。面對這些經濟上的壓力的人們總是更多的抱怨著生活而不去享受生活,每天都帶著一種諸事不順上天不公的情緒像給自己套上了枷鎖一樣的去的生活。
阿甘正傳電影中說道人生就像一塊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么味道。人生的旅途中永遠有很多未知的風景,如果要想為自己的不幸福不快樂找原因,你隨時隨地都能找到一千零一個理由。但是要快樂起來,可能只需要一件微小的事情就足夠了。老生常說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那還不如開開心心的過一天。 所以調整好心態,很多的時候別把物質看的太過重要,很多事情別太較真。在為生活打拼奮斗之余適當的時候放慢生活的腳步,呼吸每一口大自然的味道,看著蔚藍的天空,沐浴著每一縷溫暖的陽光,用心去細品幸福,幸福或許無處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