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寶冶年度工作會議上,公司企業文化與“四五”戰略規劃正式發布,精心制作的VCR帶領與會人員同憶往昔崢嶸歲月,共展未來美好新篇。今年也是寶冶落戶上海三十年,回望三十年風雨歷程、三十年砥礪奮進、三十年改革發展、三十年輝煌篇章,不由深深地為自己能與企業共同成長、共同進步而感到自豪。 曾經有人說:把愛好作為職業是一種悲哀,其實能把愛好與工作完美的結合那是一種幸福。從小我就喜歡寫作,1986年我上高一時寫的一首小詩刊登在《寶冶報》上,從此開始了與寶冶的不解情緣。在編輯的鼓勵下,此后陸續有詩歌和散文得以采用。那時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能像父母一樣進入寶冶工作,終于有一天我這個“寶冶子弟”變成了真正的寶冶人,有幸從事宣傳工作,以筆墨記錄公司發展的軌跡、以相機凝固精彩的瞬間。 九十年代是寶鋼三期工程建設時期,寶冶承擔了3#高爐、二煉鋼、1580熱軋廠等工程的建設,1996年7月11日的《寶冶報》四版整版刊登了我采寫的通訊《回望英雄射雕處》,可以說拉開了我為企業發展鼓與呼的序幕,此后反映上海中環線共和新路立交工程建設的《巧匠鑄精品、凌空舞玉帶》,反映梅山熱軋粗軋技改工程的《亮劍梅山》,以及《實力的證明》、《攻堅克難戰大修》、《四季耕耘奏響成功的樂章》等通訊先后反映了舞鋼寬厚板軋機工程、武鋼二熱軋年修、南鋼第二條剪切線工程施工紀實。《焊花寫就精彩人生》、《劍拔沉埋更倚天》、《天使在人間》等描繪了各類先進人物、模范典型。除了通訊,還有消息稿、散文、小小說、照片等先后在《中國冶金報》、《解放日報》、《勞動報》《建筑時報》、《中冶通訊》上刊登。2016年我有幸赴上海寶冶有史以來所承建的最大海外冶金工程——越南河靜煉鋼工程項目,感受寶冶員工三年來克服語言障礙和理念碰撞,承受高溫和雨季的肆虐,解決物資供應和作業資源匱乏等諸多難題,上上下下一盤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展現出的央企風范。 如今的寶冶早已完成了由冶金到民建的華麗轉身,員工們的足跡從全國各地走向海外,一座座地標建筑拔地而起,一座座獎杯熠熠生輝,寶冶的宣傳陣地也在不斷拓展創新,報紙、網站、微信全面開花,各大媒體上頻頻出現寶冶的身影,前不久寶冶官微迪斯尼專題閱讀量破萬創歷史新高,新華社報道了上海寶冶制造的超大桁架式雙翼跨海架橋機,宣傳戰線上的員工們充分發揮宣傳“喉舌”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寶冶的品牌形象,作為其中的一員,欣慰的同時更覺責任重大,希望能一直寫下去,“濃墨重彩書寫企業發展,精心攝錄見證騰飛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