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是一種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勿以善小而不為,是提醒人在生活點滴中多做好事。我們看《三國演義》,劉備在白帝城托孤給諸葛亮的故事,那不是小說,是事實,正史、小說都有記載。劉備告訴自己的兒子阿斗說:“勿以善小而不為。”不要以為善小而不肯做,小的善事也要做。有的人以為這是小善,我何必干呢? 我們經常聽到:“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可是有多少人愿意去花那么一分一秒去做這樣的小事呢?人之初,性本善,可是人們漸漸忘了一些與生俱來的魅力和美德。任何一個人做任何一件事,甚至做最起碼的一件小事,就像抹個桌子清掃室內環境,可以自我反省誰又能做到“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往往是五分鐘熱度。真的,不要小看我們能做的很多小事,也許我們一個小小的言行就能溫暖到身邊的人,不經意間就被感動了,或許我們能做點什么,因為這個世上有那么多需要幫助的人和事,有些是舉手之勞,有些是綿薄之力。道德,屬社會意識形態范疇,是一定社會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的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以是和非、善和惡、美和丑、功和過、得和失、苦和樂、榮和辱、愛和憎、公正和偏私、誠實和虛偽等道德概念,來評價人們的各種行為和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古人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走出社會,跟著項目走,會在很多城市停留,從此那里便會有我們的身影,我覺得我們穿著鮮艷的工裝,走在哪里都要記住,我們是企業的形象,自己的個人素質和道德修養上去了,一個企業知名度自然會與日俱增。 火車站候車室是一個人流擁堵的地方,經常見到一些人,要么橫躺在座椅上,要么將行李放在座椅上,一個人占著好幾個位置,而對長久站在旁邊的人無動于衷。還有一些人,在公共場所洗手,洗完后水都不關就走人,任由水嘩嘩地淌著。這些人,也許從沒做過大惡,也許他對自己的評價是個好人。但僅從這些事上,就可以看出他們平時的為人,這種毫不利人、專門利己的心念決定了他們不幸的人生。 最近兩天在看一部網絡偵探小說,案件全都是各種各樣的心理變態犯罪。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罪犯也不是一開始就變態,他也是長期遭遇各種不公不平之事,情緒壓抑才慢慢扭曲。其實人在逐漸對這個世界失望、心灰意冷之時,只要他能得到一個小小的溫暖,比如有人幫他撿起他掉的東西、有人看他趕時間把位置先讓給他等等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足以讓他再對這個世界抱有一絲希望。因此,勿以善小而不為,一個小小的善意就可能挽救一個生命。不需要你很偉大,即使只是舉手之勞。 為善是否僅是單向的給予?非也,你同時得到心靈的凈化與安慰。“予人玫瑰,手中尚有余香”,說得多好呀!如果我們社會人人都為小善則社會人際關系和諧、溫暖,肯定會增強我們的幸福感,激發我們更好地工作的動力。 有些細小之處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形象。同為二戰時期的戰敗國,德國總理勃蘭特在猶太遇難者碑前的一跪,德國站起來了!而日本,我們這個一衣帶水的鄰國,卻不正視歷史,不承認錯誤,這讓日本的形象轟塌。有時,一個看似細小的事其實卻是國家的形象尊嚴。因此,勿以善小而不為!比如你鄰居家老人腿腳不便,你偶爾陪他去浴室洗把澡;又如鄰居家有病人,要人照顧,人手不夠,你去幫忙,諸如此類小善我們可以做到的。再如,貧困山區家庭困難的孩子上學,你花幾千元錢給予贊助,對很多人來說并非“挾泰山以越北海”之事,這該有多好!順手做的一件小事,也許會給別人帶來莫大的幫助;無心做的一件小事,可能會給別人帶來巨大的困擾,在這里,愿我們心懷善念,從小善做起,這世界會更好,因為,你,也可以改變這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