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上海的春天,雨總是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三月的心境隨著讀畢淑敏老師的《輕輕走向完美》,格外晴朗。文如其人,本書中展現那種女性對愛情、婚姻、家庭、工作、健康的人生態度,如涓涓細流,無聲無息地滋潤了我的心田。 記得很小的時候特別喜歡看小人書,所有的零花錢都用來買小人書,還不能讓爸媽和老師知道。那時買書都是趁中午睡午覺的時間步行十幾里去鎮上的書店買,有時回來的時候遲到,怕被老師發現,把書插在腰里面,還捂著肚子撒謊說肚子疼才能進教室。那時的小人書圖文并茂,我買的都是像“武松打虎”之類武俠小說,打得非常熱鬧,雖然只有黑白,但都看得津津有味,一百遍也不覺得厭倦。我的老家把小說俗稱“看本”,那時的“看本”比現在的蘋果手機要珍貴多了,誰的“看本”多,誰就最富有。后來有了故事會,一本書有好幾個故事,能頂好幾個“看本”,當然認的字也多了,所以很喜歡看,喜歡得連故事會里的廣告什么的,角角落落只要是字都看,并且有時一本故事會要看無數遍,因為家里一年到頭可能只有那一本。再后來漸漸長大進了中學,情竇初開,看了很多瓊瑤和席絹的言情小說,還迷戀汪國真和席慕容的詩,朝也讀暮也讀,還摹仿著寫,沒想到還在縣報上發表了,那時的我還做過當詩人的夢呢。雖然最終我沒有走文學這條路,現實戰勝了夢幻,中考后忙著高考,大學忙著找工作,工作后忙著帶孩子幾乎沒有業余時間去讀書,但小時候瘋狂閱讀的經歷還是給我奠定了一定的文學基礎,讓我至今都受益匪淺。也就是那時的執著讀書,才讓我能快樂的成長,同時也給我帶來無窮無盡美好的回憶。 讀好書,多讀書,做一個會傾聽的女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得多了,越發覺得自己無知,所以讀書多的女性一定是個聰慧的人、謙虛的人、會傾聽的人。一個會傾聽的人,就會吸取更多的知識和經驗教訓,在成長的道路上會飛得更高,走得更遠。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變,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多讀書,多陶冶自己的情操,培養好的性格。畢淑敏說得好:書對于女人的效力不像睡眠馬上能看出效果,日子要一天一天的走,書要一頁一頁的讀。日積月累才能變得成熟和理智,雋永和成熟。我非常羨慕現在的孩子擁有那么多書,想看什么都能看得到,特別是互聯網發展的今天,網絡閱讀是海量呀,條件多好!可是孩子們卻不珍惜,看電視不讀書,打游戲不閱讀,閱讀非得送到培訓機構去花錢學習,很令人心痛。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就和她一起讀故事,一起背詩,目的不是為了學習成績,只想想讓她性格的培養從閱讀開始,能夠靜下心來享受文字帶給我們的快樂。 讀畢淑敏的書《輕輕走向完美》,不知不覺窗外的雨駐了,陽光披了一層輕紗站在我的面前,空氣清新帶著泥土的芬芳撲面而來。想想這么多年居住在大城市,忙忙碌碌的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所以“空閑”的時候讀讀書幾乎成了泡影,有時反思是不是因為讀得少了,所忙得沒有頭緒?也真是,今天讀畢淑敏的《千頭萬緒是多少》,豁然開朗,原來千頭萬緒只是一個紙條,就這么簡單。所以要讀書,讀書會從別人那里學到你想學的東西,從而解決你內心的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千頭萬緒,輕松放下,走出去,陽光依舊燦爛,你還是以前的你,幸福生活就在這里! 女人們,繼續悅讀吧,無論是懵懵懂懂無知少年時期,還是忙忙碌碌打拼的中年時期,都要在快樂幸福的讀書路上奔跑。 
投企業文化-文學園地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