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翻了一部老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我想看看這本好評無數的電影究竟意義何在。之前看過一點介紹,以為大概是一部講主人公如何越獄的片子。我無比期待地看著主人公如何越獄和為越獄做準備,顯然我失望了。影片的前四分之三都在講男主人公監獄的日常,給獄卒做做財報,擺弄石頭,和Red做買賣。導演不厭其煩地對其生活的贅述,唯一讓我感觸的是Andy強大的適應能力。進監獄的第一個晚上,就有一個新人大吵大鬧被獄卒打死了。而我們的主人公,沒有因為蒙冤而而大吵大鬧,處之泰然。入獄的前幾天他沒有太囂張,抱怨這抱怨那,而是默默地學習新環境下的規則并慢慢地適應它,去利用制度規則為自己謀取點好處。慢慢地Andy在監獄混地風生水起,不但在獄友中間獲得威信,就連典獄長也對其信任有加。我想,這莫非是一部職場哲學教育片?在外人看來,行為中規中矩的Andy顯然已經適應了監獄生活,是最不可能惹是生非的囚徒。隨著劇情的推進,主人公的目的逐漸顯現。直到主人公從骯臟的下水道爬出來的那一刻。我不由地為Andy的睿智和忍耐深深地折服。原來他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越獄做準備,買海報、買錘子、做假賬戶。他花了20年的時間鑿通厚厚的水泥墻,這需要多大的耐心啊?赐觌娪埃壹毤氝泼@原來是一部教人要想成功就必須耐心,持之以恒的電影啊。轉念一想,這本電影所表達的意思不會這樣淺顯。我迫不及待地翻了豆瓣影評。其中一篇影評把整部影片概括為三個詞——信念、自由和友誼。我資質愚鈍,只能明白其中的一半。 我又看了一遍,果然看一遍就有新的收獲。 這些墻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institutionalized)。似曾相識的感覺,恍惚之間,社會不也是這個樣子嗎?社會有各種各樣的規則,社會規則的效果不正是要磨去人們的棱角,把社會的價值觀——一切向錢看——強加給人們嗎?我也曾自詡自己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逐漸接觸社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知道金錢的重要性,房子的壓力,結婚的壓力,孩子的壓力,讓自己與當初的理想漸行漸遠。一個聲音對我說:追求有什么用呢,不能給你漲工資也不能給你還房貸。還是money來得實在些,還不如完全把自己交給社會,加入到追求金錢浩浩蕩蕩的隊伍中來。不可否認,這種想法會慢慢侵占我的大腦,我也會慢慢地變成一個在金錢的泥淖里苦苦掙扎的人?戳诉@部電影,靈光一閃,原來我正在被社會的壓力慢慢體制化,我正逐漸地失去自己苦苦堅持的追求,變成一個追求金錢的人。 仔細想來把金錢作為追求是站不住腳的。人們追求的不是錢,是金錢能讓我過上的幸?鞓返纳睿@才是我們追求的本質。金錢只是實現目標一種途徑,一種方法,不能作為目標。舉個簡單的例子,給你一億人民幣,但是只能看不能花。對于你來說這些錢只是一堆廢紙。遺憾的是很多人沒有看明白,把金錢和幸?鞓返纳町嫷忍。多少人生活雖然貧困但是家庭依然和睦,發家致富之后,男主就開始揮霍無度,吃喝嫖賭弄得眾叛親離。又有多少人為了追求錢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最后身陷囹圄。這些人只是盲目地追求金錢,卻忘了自己追求金錢的初衷。對于他們來說,金錢反而變成一種禍害,而他們最終成了金錢的奴隸,害人害己。 沒有追求的生活是灰暗的,我有一個同事,家里特別有錢,每天開寶馬上下班。他工作不但繁重而且薪水很低,更令人驚訝地是他經常要求加班。我問他何故,他說自己家里雖然不缺錢,但是每天無所事事,得來容易的生活讓他覺得很沒意思。只有在工作的時候才能填補他空閑時候的空虛。由此看來,比沒錢更可怕的是沒有追求。 制度只能規范一個人的行為,卻不能禁錮你的思想。遙想越王勾踐當年被吳王夫差打敗,淪為階下囚。夫差為了羞辱勾踐,給他下賤的工作喂馬和看墳。為了取得吳王的信任,認為自己已經完全屈服。吳王出行,越王牽馬;夫差報恙,勾踐試藥。有時候勾踐裝瘋吃屎才能蒙混過關。然而表面順從的行為卻沒能磨滅他回國報仇的決心。他堅持了下來,3年之后終于被批準回國。與電影的男主一樣,程式化的生活沒能磨滅他們的心智,而是把理想的種子在心中埋了起來。只等待某一天時機成熟,甘霖揮灑。深埋的種子破土而出,破繭成蝶,得以實施。 可惜地是,社會群體中的大多數更是像Red和Brook,在社會規則秩序的不斷打磨中,慢慢地適應了社會規則。他們在規則中為自己謀取得點利益,沾沾自喜。他們被名利羈絆卻不自知。“曾經的愿望實現了嗎?事到如今還記得嗎?”一首歌道出了多少人的無奈。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們或許還能想起年少時的夢想,再想想自己現在的處境,現在卻只能祭奠他們。在他們看來,理想和現實差距只能讓他們更加痛苦。與其痛苦地掙扎,還不如渾渾噩噩了卻一生。于是他們選擇回避他們,麻痹自己。這就是體制化的力量,讓他們放棄希望,每日只是機械地上下班,整日為了柴米油鹽而奔波。 Andy在電影中說: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墻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也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的確,制度可以束縛我們的行為,但是內心的東西還是屬于我們自己的。只有強者才能身處逆境,不滅其志。20年之后,Andy靠著一個小錘,憑借自己堅強的意志,砸開了厚厚的水泥墻,擁抱著墻外自由的月光,我哭了。 不要因為走地太遠,而忘記為什么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