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董是個有故事的人。 如果用書來形容他,那工作時的老董是武俠書,他就像武林盟主,一照面氣勢就足以鎮住全場。工作以外的老董是百科全書、是國家地理雜志,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風土人情、軼聞趣事、歷史典故、甚至娛樂八卦他都知道。 認識老董、了解老董是在去越南的路上。老董是冶金戰線上的老將,干了20年項目,足跡走遍了國內外無數鋼廠,在越南河靜煉鋼項目已經呆了3個年頭。為了搶工期春節都沒回來,春節后短暫回國休整的那幾天還把大部分時間貢獻給了工作,為公司投標的項目提供技術指導。 在我的印象中,老董這樣年紀的項目經理應該是活得比較粗糙的,長年累月在項目上,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忙于工作,成天累的像狗哪有時間去培養什么興趣愛好。然而老董完全顛覆了我的思維,讓我汗顏于自己的淺薄。3個多小時的飛行,我們的聊天從一首歌開始,老董推薦我聽《我們在藍色海上飄》,“我們在藍色海上飄,蕩漾在它懷抱,偶爾有美麗的海鳥,為我們唱著歌謠”。“一個人的時候我喜歡靜靜的聽這首歌”老董說。原來老董是一個喜歡音樂的人。 一邊聽著音樂一邊翻閱著飛機上的雜志,雖然看不懂越文,欣賞下圖片也是不錯的。見我在看雜志,老董告訴我翻到中間,里面有很多關于鳥的照片。老董詳細地給我講解著照片的構圖、用光等技巧,原來老董是一個喜歡攝影的人。 聊到攝影,老董就聊到了他的足跡,深入過沙漠、擁抱過海洋、尋訪過名山;拍過日出日落、也拍過云卷云舒;有過休閑隨意的旅行,也有過驚心動魄的經歷。喜歡自由行、喜歡自駕游,光是聽他講那些旅途中的趣事就已經讓我這個只會心動從不行動的人羨慕不已了。原來老董還是一個喜歡旅行的人。 你也許會說,這樣風花雪月的人,工作能做的好嗎?別急,故事才剛剛開始。 下了飛機到現場還有2個多小時的車程,一路上老董給我介紹著越南的風土人情,河靜煉鋼項目的建設歷程,三年來施工的酸甜苦辣。不知不覺中就到了工地。走進項目部大門,每個見到老董的人都親熱地打著招呼“老大,你終于回來了!”“董總,回來了!”推開辦公室,搭檔們圍上來七嘴八舌地“訴說著別后的思念”。僅僅過了幾分鐘,得到消息的業主、總包、兄弟單位的人先后進來,老董在與他們短短的寒暄后立馬切換到工作模式,某個區域的調試需要配合、某個區域的施工需要協調、某個區域的進度滯后需要抓緊拼搶。干脆利落處理好手上的事情后,老董拿起安全帽,“走,帶你到現場看看。” 走進偌大的廠房,現場到處焊花飛舞、機器轟鳴,望著密密麻麻的鋼結構、管道、電纜橋架,我不由感嘆:“這么大的廠房,施工一定很艱辛吧!”“是啊,”老董說道:“臺塑河靜煉鋼項目對咱們寶冶來說有幾個第一,是寶冶歷史上目前所承建的最大海外工程和冶金工程、是目前國際上最大的煉鋼廠房、也是目前最大的雙高跨煉鋼廠房、我們首次在冶金行業使用了BIM技術、數字化管道工廠預制技術和項目管理云信息技術”“這么大的廠房要怎么形容才能讓大家有個直觀的印象呢”我問道。“整個煉鋼廠房相當于四艘航母的面積,就說電纜敷設量吧就有2400公里,而從越南河內到上海的直線距離是1900公里,這樣描述你就有感覺了吧。” 行走在廠房里,老董眼觀四路耳聽八方,見到幾個人正在吃力地從樓梯上搬電盤箱柜,老董趕緊上去搭把手;看到有人切割作業沒有戴防護眼鏡,老董立即上前提醒;迎面走來一個技術員,老董拉住他詢問了幾個問題;遇上外方工作人員老董熟練地用英語交流幾句。一邊提醒著我小心腳下、注意頭頂,一邊生動形象地介紹著轉爐、連鑄、大小方坯的工作原理、機械電氣設備安裝的難點。“項目干到今天不容易啊,海外項目施工有很多難點,材料采購、物流運輸、越南民俗、融入溝通、勞動力組織等等,幸好我們有一個團結向上的團隊,特別是黨員,今年春節前討論哪些人員留下來,電氣專業的6名黨員異口同聲地說我是黨員,我留下來。其中有名黨員李衛東,家里幾件大事,親戚結婚,爺爺去世,照說都應該趕回去的,可是他以大局為重,硬是提都沒提,我也是事后才得知。還有咱們的行車工施翠娟,天再熱也不敢多喝水,盡量少上廁所,以免影響吊裝。這樣的事例太多了。” 一圈現場走下來我已是累的氣喘吁吁,而老董每天都要走好幾趟,體力消耗該有多大啊,真是打心眼里敬佩咱們櫛風沐雨的建設者們。 回到辦公室,老董剛坐下來喝了口水,一個年青的技術員在門口探了探腦袋,“進來呀”老董喊道。年青人遞上一疊發票,老董簽字的時候嘴也沒停,“小家伙字寫得不錯,會不會寫文章啊”,“還行,在大學的時候負責過宣傳”。“那好啊,你找李強師傅了解下項目部在施工和管理上的亮點,還有先進人物,多寫幾篇報道往公司投稿”。“好的,我試試”年青人答應著離開。 不一會功夫又一個年青人進來,手上拎著一袋核桃。“董總,我從老家給您帶了些核桃。”“你這孩子也真是,這么遠還帶這么重的東西,放在辦公室大家一起吃吧”“不行,這是給您帶的,吃了核桃您就不用染發了”。年青人著急地說。我跟老董開玩笑:“這可是真關心你啊,你以前頭發白嗎?”“大部分都白了,他們都說是操心操的,這次回國家里人硬逼著我去染黑了。”“這孩子真實誠,千里迢迢帶核桃”我說道。“是啊,他家在陜西,他要從老家坐車到西安,從西安飛到南寧,然后從南寧坐大巴到友誼關,再轉車到工地。我每次從國內回來也給他們帶咸魚臘肉,大家一起分享。”“那你趕緊吃幾個吧,不要辜負了別人的一片心意。”老董看看手機,拿起筆記本風風火火地走出門,“不吃了,開會的時間快到了,我還有幾個問題要落實下。” 望著老董的背影,我想到了朋友圈里看到的一段話:一個真正的強者,不是看他擺平了多少人,而要看他幫助了多少人,成就了多少人,凝聚了多少人。未來屬于一群善良、共享、團結、擔當的人。老董不就是這樣的人嗎? 
投企業文化-文學園地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