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長征勝利80周年,舉國上下舉辦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社會各界紛紛熱議長征精神。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今天,我們該怎樣弘揚長征精神,筆者以為人人立足本崗、爭做“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的工匠,就是用實際行動對新時代下長征精神最好的詮釋。 2016年的全國兩會上,工匠精神第一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上海市總工會制定了“上海工匠”培養選樹人才計劃,每年培養選樹100名具有突出工藝專長、掌握高超技能、體現領軍作用、做出突出貢獻的“上海工匠”。中冶集團此次有3名職工被評為上海工匠,回顧他們的成長歷程,不難發現其共同的特點就是專注一件事,長期在崗位上的默默堅守,苦心探索。“要學就要學最好,要鉆就要鉆透徹,要做就要做精致”,這是獲得“上海工匠”稱號的上海寶冶員工毛琪欽時常掛在嘴邊的話。從18歲進入“電焊”這個行業開始,毛琪欽從一名普通電焊工逐漸成長為高級技師,先后獲得了全國冶金建設行業第六屆焊工技術比賽第一名、全國工程建設系統第七屆焊工技術比賽A組個人總分第一名、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還有二十冶員工朱臻原,從事施工現場電氣及儀表調試工作20余年,曾獲“全國技術能手”、“中央企業技術能手”等國家級榮譽稱號。他們的成績充分體現了對職業的敬畏、對工作的執著、對產品的負責,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多人覺得工匠是指有工藝專長的匠人,如木匠、鐵匠、石匠等。也有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廣泛、更深遠的意思,“工匠精神”落在個人層面,就是認真、敬業的精神。如果我是預算員,做好項目預結算工作,為項目爭取到最大效益就是發揚了工匠精神;如果我是安全員,敢抓敢管不放過每一處隱患就是發揚了工匠精神;如果我是質量員,對每一件產品、每一道工序的實施都嚴格按程序來規范就是發揚了工匠精神;如果我是文字工作者,象鑄造精品一樣打磨文章的每個字每句話就是發揚了工匠精神。 工作是一種修行,將畢生歲月奉獻給一門手藝、一項事業,它不僅僅是我們賺錢謀生之道,更是我們追求目標,夢想,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如今提起工匠精神,大家一般都會想到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其實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具有創新傳統和工匠精神的國度。“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感慨他國的產品質量,不如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在本職崗位上爭做“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的工匠。只有埋頭苦干、默默奉獻的企業和人才是社會長遠發展的基石,一步一腳印,才可以走得堅定,走得遙遠。愿每個中冶人都能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爭做大國工匠,為集團“做冶金建設國家隊、基本建設主力軍、新興產業領跑者,長期堅持走高技術建設之路”戰略新定位的穩步實施,為推動集團新一輪大發展大跨越而砥礪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