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的故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長征迄今已80年,恒久的紀念也常引發人們長久的思索,因為那里面蘊含著巨大的精神寶藏,也有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從斯諾的《西行漫記》到索爾茲伯里的《長征——聞所未聞的故事》,從魏巍的《地球的紅飄帶》到王樹增的《長征》以及許許多多長征參與者的回憶錄,描述了大量的史實,傳頌著偉大的史詩,讓人在感慨之余產生許多的聯想與思考。有人說,文化的核心是精神,而精神的核心是信仰。不讀那些故事,便不知信仰的強大。信仰就是支撐那只隊伍歷盡千辛萬苦跋涉兩萬五千里的動力之所在。 長征是一次信仰之旅,因為當年踏上征途的那只隊伍是一個有信仰有使命的群體,正是因為強烈的信仰使他們凝聚在一起,在生與死的考驗中,在血與火的征途上,以超出想象的意志和超乎常理頑強,一次次突破人類的生存極限,一步一步地長途跋涉,走完了兩萬五千里。唐僧赴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如果沒有信仰,要在數不清的阻礙中走那樣遠的路,確實難以想象,80年前的那次長征又何止于此。 張聞天說:“沒有理想,紅軍連一千里都走不了。” 在被問到在長征中是怎么過來的時候,鄧小平的回答只有三個字:“跟著走!”是的,鄧小平的“跟著走!”就是相信黨和軍隊的前途,就是信仰。當有人問:“紅旗到底等打多久?”時,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文章回答道:“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從一;鸱N看到即將燃起的熊熊烈火,從桅桿的一點尖頭就預言一只龐大的艦隊開始起航并最終會駛向勝利的彼岸,那是一個偉大政治家的戰略眼光和胸懷,更是堅定的抱負和信仰。張學良曾不無感慨地問部下:“誰能在缺衣少食、圍追堵截中把這樣的隊伍帶出來,而且依舊保持著高昂的士氣和強悍的戰斗力?還不早把人帶跑光了?紅軍為什么打不散,散了還會回來,主要是共產黨、紅軍信仰他的主義,甚至每一個兵,都信仰他們的主義。” 當初參加紅軍的許多貧苦農民就是為了有飯吃、有衣穿、有田耕、有房住,老紅軍王道金跟前去采訪的記者說:“我家里很窮的,為了家里人生活能搞得好,所以我就出來當紅軍。” 101歲的老紅軍鄒衍在15歲那年目睹紅軍分田分地劫富濟貧打造平等的時候便對紅軍充滿崇敬和向往立即加入了紅軍隊伍。98歲的老紅軍洪明貴說:“最初,跟隨紅軍是因為有飯吃,慢慢地,看著不斷犧牲的戰友,我開始明白,他們是為了崇高的理想:沒有剝削,人人平等。推翻舊社會,解放全中國。”毋庸置疑,那只隊伍中也有叛徒、逃兵,還有掉隊者,但大多數人是堅定的頑強的。有掉隊者沒有順其自然“貓起來”,選擇過平穩生活,而是拼命地追趕那只面臨種種危險的隊伍,重新踏上充滿荊棘的征途,這在今天看來讓人難以想象的事,在當時確實不少,毫無疑問,那是因為堅定的信仰。當看到自己尊敬的首長沖在自己前面流血犧牲的時候,那些年輕的小戰士對這只隊伍充滿了敬意,更升華了信仰。 很難想象,如果不是堅定的信仰,彭湃怎么可能放著好日子不過,當著家里1500多名雇工的面,毅然決然地把房產地契一把火燒掉,也很難想象周恩來會毫不猶豫地背叛自己那個富裕的階級,朱德會脫下那身將軍裝跟一群窮人“混”在一起。更難想象的是,年僅28歲的紅34師師長陳樹湘,在湘江血戰掩護大部隊過江因傷被俘后,會用手拽斷自己的腸子而死。開國上將王平生前回憶,大部隊過草地之后,彭德懷說,還有隊伍沒跟上來,讓他回去找。王平帶著一個營走到班佑河邊,遠遠看見幾百個小戰士背靠背地睡著了。他勃然大怒,大喊,無應答;上前推他們,推一個,倒一個。原來,這700多個小戰士在睡夢中死去了。幾十年后,很少流淚的老將軍講到這里,禁不住老淚縱橫:“你知道那天有多安靜嗎?鳥都不飛,鳥都不叫。我把他們一個個放平。他們還都是一群孩子呀!” 一個人只有相信并崇敬,才會把自己的生命賦予出去。生命是最可貴的,可能讓人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常常在于信仰。 長征的經歷者,他們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長征,從一開始只是為了自己和家族的生存,到為了一個團體和一個階級乃至一個民族的生存,信仰在不斷凝聚和不斷提升。那只隊伍因壓迫而產生信仰,在血與火中考驗了信仰,在生與死中沉淀了信仰,在萬里征途中升華了信仰。 讀長征的故事的確不如喝一碗心靈雞湯那樣讓人感覺柔軟舒爽,可是那卻是一鍋熬成了稠飯的“濃湯”,胃口嬌嫩者著實難以消化,因為里面多是人生中難得一見的大智大勇、大悲大喜,更有血與火的嚴酷考驗和驚心動魄的生死決戰。那故事不像喝咖啡,也不像品香茶,更不像喝可口可樂,如果把它比作酒,不會是黃酒,也不可能是啤酒,只能是高度的原漿白酒,那酒是經過多少道工序提煉出來的糧食精華,只需一口就會讓人渾身發熱…… 長征的故事不是傳說,而是傳奇,不僅僅是高大上和大道理,都是真實的故事和活生生的現實。了解了那個群體在長征中的經歷,你都不好意思喋喋不休自己的那點遭遇,也不好意思耿耿于懷自己的境遇,不會怨天尤人、長吁短嘆。讀了長征的故事,如同喝下了一杯烈酒,會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反差感,其它酒就都不算什么了。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歷程都像是一次縮小版的遠征。即便僅僅是簡簡單單地活著,也會如常言所道“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誰也不知道一輩子會遇到什么發生什么,碰到了,只能靠信仰;遇到了,唯有意志堅強。人是應該有所敬畏有所敬仰的。每個人都會有夢想,在屬于自己的那份逐夢“遠征”中,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和障礙、壓力與曲折,想爬坡過坎,靠的是意志,更要靠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