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2月19日,在湛江東海島上,現場數臺樁機同時啟動,中國五冶承建的寶鋼湛江鋼鐵干熄焦及煤精工程在這片紅土地上正式動工。干熄焦及煤氣精制,是寶鋼湛江工程響應國家號召實現節能環保的重要一環。為了留住這一片湛江的“天藍藍、海藍藍”,五冶的建設者們“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迎難而上,不斷拼搏努力著。 敢為人先,工程背后的“壓力” 干熄焦、煤精、化產、廢水四個項目的建設,將直接制約著整個工程能否按期完工并移交,同時過程中面臨著天氣、工期、質量等眾多難題,給項目部無形中帶來了巨大壓力。壓力并不可怕,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實力才有勝利,這是一場壓力與實力的較量。 首先,天氣壓力。2014年9月,寶鋼湛江鋼鐵干熄焦及煤精工程建設工地,人聲鼎沸,機械轟鳴,到處是熱火朝天的大干景色。一組組宏大的場面令人人血沸騰,奮戰在一線的建設者各司其職。在項目經理郝大偉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剛剛被“海鷗”洗禮后的施工現場,依稀可見些許還未來得及收拾的“殘骸”。郝經理介紹道:“在五冶集團上海機電分公司和五冶湛江分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和安排下,通過‘威馬遜’教訓,項目部提早做好了完備的防范措施,從人員轉移、物資設備的安全保障、房屋等加固方面,逐一進行了全面徹底的安排。因此,在海鷗臺風的猛烈襲擊下,項目部雖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失,但是遠遠低于‘威馬遜’臺風造成的破壞和影響。”據了解,湛江地區4—9月屬于雨季,這個時期的湛江可以用十個字概括:“雨量充沛、風害多、雷暴頻”。可想而知,極端氣候對于地基處理、基坑施工、上部結構施工及室外露天安裝作業影響較大。項目部怎樣攻堅克難?記者不禁向項目經理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合理安排施工順序,譬如將深基坑施工、重大結構吊裝、土建基礎施工安排盡量避開雨季;編制特殊季節施工方案,采取必要的防風、防雨、防雷暴措施;作業工人生活區設置在現場,減少暴雨影響,雨停后能夠及時開始作業;現場大臨、生產設施做好防雷接地。”郝經理絲毫沒有猶豫地說道。 其次,工期壓力。“發揚五冶敢打敢拼的優良作風,確保焦化工程‘6•30’建成投產!” 巨大的宣傳牌屹立在施工路口,表明了全體參戰人員確保工期的壯志雄心。工期是湛江項目的“命根子”,五冶集團上海機電分公司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公司經理何文清多次牽頭召開湛江項目履約進度專題會議。此外,在2015年1月13日的確保“6•30”的施工動員誓師大會上,在五冶集團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崇云、五冶湛江分指揮部第一副指揮沈俊清、五冶集團上海機電分公司總工程師匡禮毅、副經理李興富的見證下,項目經理郝大偉、16家合作團隊負責人、13個機電安裝班組長分別作了表態發言。同時,公司領導提出“四要”,一要專業轉換,為安裝創造條件;二要加強計劃管理、資源管理;三要紀律嚴明,服從管理和調度;四要建立和強化服務意識,加強團結協作,確保召開湛江項目履約進度專題會議。此外,在確保“6•30”會議期間,合作團隊負責人、專業技能人才分公司、自動化分公司、班長代表分別簽下了確保“6•30”的承諾書。 最后,質量壓力。項目建設伊始,匡禮毅牽頭,組織項目部制定了長達148頁的干熄焦及煤精項目實施規劃。“必須把施工組織方案做到極致,讓方案成功保證項目成功。”這是匡禮毅在項目班子會議上這樣下達的指令。項目部先后制定了物資供應、設備租賃、隊伍人員配置等專項工作方案及單項工程施工方案。公司先后十多次組織召開方案評審會,對每一個細節進行反復推敲、論證選比、整合優化,并在施工過程中不斷修正。在方案制定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天氣、工期、安全等各種因素,確保了方案嚴謹合理、實用可行。譬如,大型水池的裂縫控制是一個世紀難題,至今尚未找到根治的辦法。湛江煤精項目部為了實現水池不裂不滲、水池外觀達到清水混凝土要求的創優標準,制定了冷卻塔及水池創優規劃,成立了課題小組,從設計、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及養護各個環節著手,制定了防裂防滲措施,以及清水混凝土結構質量保證措施,并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實施。在后續水池施工中展開PDCA循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4年12月24日下午,煤精水池群迎來了由湛江工程總指揮部組織,各分指揮部總工、項目總工及工程技術人員組成的觀摩團。截止目前,混凝土裂縫得到有效控制,課題組在混凝土色差、施工縫接搓、跳倉縫施工縫的細部處理上具有獨到的技術保障措施,成功克服了大型水池的裂縫控制難題,實現水池不裂不滲、水池外觀達到清水混凝土要求的創優標準,工程施工質量得到湛江總指揮部、兄弟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們的肯定,為整個工程創優奠定了基礎。 處處學習,破解團隊智障迷思 管理大師彼得•圣吉說:“未來唯一持久的競爭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的更快。”持續不斷的學習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門。在湛江項目部,能充分感受到這里濃厚的團隊學習氣氛和魅力。 面對著項目履約的眾多壓力,湛江項目作為公司重點項目之一,能否高質量、高標準、高要求的完成履約顯得尤為重要。但是項目參建人員在履約中總是感覺到“力不從心”。面對高難精尖的施工任務、精細化的專業技術的匱乏,大家都感到有些茫然。 怎么辦?能力和經驗來自于學習,學習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項目總工張忠勝說:在干中學、在學中干,工地就是課堂、實踐就是老師。于是項目部辦起了職工夜校,配備了投影儀,五冶集團上海機電分公司班子成員牽頭,多次帶領公司技術專家,將施工技術標準和規范知識送往湛江一線;項目部開展“導師帶徒”、“結對子”學習活動,以老帶新,進行業務“充電”。每天深夜,從項目部的辦公區燈火通明,從領導班子到技術員再到實習生,大家都在如饑似渴地“惡補”施工知識。經過“魔鬼式”的學習培訓和現場鍛煉,一大批“80后”技術人員、“90后”實習生逐漸成長起來,他們也從自己摸索干、學著別人干,變成了自己創造性的施工。 和諧建設,壓力下的“腰桿子”團隊 工地就是戰場,工期就是命令。除夕夜,萬家團聚,很多家庭都沉浸在親人團聚、辭舊迎新的歡樂當中。然而,五冶集團上海機電分公司湛江項目全體參戰人員“甲”不離身,650人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為施工履約堅守在崗位上,加班加點,發揚著“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的擔當精神。 項目部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干,就要干得轟轟烈烈,干得最好!干的漂亮!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戰斗堡壘,一個員工就是一面旗幟。截止目前,項目部管理人員共計59人,但各個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精兵強將”。 “勇者無畏”的項目施工經理杜小平,在物資和甲供量十分緊張的時候,親自帶人直接到寶鋼碼頭“搶”鋼筋;“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干熄焦施工負責人楊世文的“工作狂”在項目上是出了名的。經常是不管多晚從業主或指揮部開會回來都要到工地查看一圈,等回到宿舍,多半是在凌晨兩三點鐘;化產負責人劉昌球,在兒子出生沒多久后,接到公司前往湛江項目的通知,望著嗷嗷待哺的兒子,劉昌球毅然決然地趕赴施工現場,這一去大半年都未回過家;煤精施工負責人李殿偉,這位七尺男兒,在高溫中暑后還堅守在施工現場,沒有告訴任何人,直到昏睡在宿舍,醒來后還在關心現場情況;輕傷不下火線的土建專業經理裴付博,工作中腳裸粉碎性骨折,大家都勸他回家休息,他堅持要待在現場,工地去不了了,就電話指揮,時刻關心著土建的施工情況。他說:“我是一名土建專業經理,現在離開,我怎么對得起‘專業經理’這個稱謂?” 項目上還有“精細標兵”周坦、“質量尖兵”劉文亮、“安全先鋒”宋東、“亮劍班長”劉明勇、“工地之星”田文春、“全能隊長”許梅等一大批優秀員工忠實地履行著崗位職責,默默無聞地奉獻著青春,用責任和忠誠書寫了一個個大大的“人”字,將自己鐫刻在湛江建設歷史上。 “干在每一天,干好每件事,沒趕上寶鋼建設,以后一樣可以和子孫驕傲的說爺爺當年參加過湛江鋼鐵一期建設。”最后我們摘錄了項目經理郝大偉在項目動員會中的這段文字作為結束語。 離開湛江的時候,眺望著藍天白云下湛江現場矗立的一排排建筑物的輪廓,我想起了電視劇《西游記》的主題曲: ……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 幾番番春秋冬夏 一場場酸甜苦辣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 這不正是湛江全體參站人員工作、生活的真實寫照。 (彭堯 張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