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寶鋼技術重機分公司先進女工職場感悟 陳紅霞,中冶寶鋼技術重機分公司設備制造廠主任工程師,1997年參加工作以來,在鋼結構非標設備制作技術崗位上腳踏實地、勤奮耕耘近二十個春秋。從剛從學校出來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會的纖纖學子,到如今成為重機分公司鋼結構非標設備制作的一名專家。組織的培養提供了她發展的好平臺,加上自身的努力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在公司舉辦的“凝聚崗位力量,彰顯巾幗風采”先進女工座談會上她與大家分享了工作中成功的經歷:感悟人生、俯伏前行。 默默奉獻,輝映工作團隊 回想這些年的工作歷程,陳紅霞同志一直朝著爭做“知識型、學習型的女職工”目標努力前行。努力鞭策自己,要不斷學習,作為一名從事基層技術工作的女工程師,一路走來,雖然辛苦,卻收獲了很多成果,也獲得了一份份沉甸甸的榮譽。可是陳紅霞同志知道,成績和榮譽不僅僅是她個人努力的結果,更是得益于陳紅霞同志身后強大的團隊,這個團隊有著一批為制造事業、打造“中冶重機”品牌,兢兢業業、默默奉獻、團結協作的重機人! 提到團隊,提到重機,那是滿滿的驕傲。在這兒,只要你愿意努力,都有你施展才華的平臺,只要你肯創新,也能得到來自組織、政策、技術等方面的支撐,有了這些,大家才能放開手腳去干,實現許多從無到有的突破。例如,在自主產品、主打產品——焊接渣包上,就實現了眾多的突破。以前,各鋼廠、銅廠都是采用鑄造渣包。鑄造渣包在鑄造過程中存在污染環境,且使用過程易損壞等缺陷。重機分公司勇于嘗試,設計研發焊接渣包,突顯其環保、安全、修復率低、綜合性價比高的優勢,攻克設計、制造、市場開拓的難關。從摸著石頭過河制造的第一臺焊接渣包到現在的一千五百多套制作量,中冶重機產品從鋼廠走向有色領域,從國內到遠銷菲律賓、美國等國家,全面打開市場。實現這些突破,都是團隊的力量,共同協作的結果。作為團隊中的一員,陳紅霞同志是“焊接渣包”品牌產品做大做強的見證者,更是其發展的參與者。她親手編制的第一套制作工藝方案,逐步形成現在的標準化批量制作工藝,并提練總結,成功申報了省部級工法。更是通過技術開發、工裝研發等,形成渣包的標準化生產線,月均產能達到70套,整體工效提高,經濟效益顯著。 身體力行,勇創重機“之最” “道雖通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這是陳紅霞同志為人處世的至理名言,她一直堅信不疑。立足崗位,陳紅霞同志認為在崗位上每個階段都要有每個階段的奮斗目標和作為,才能激活自己的能量,才能有一步步的提升,企業給了你發展的平臺,自己要把握好機會。這幾年,隨著年紀增長,陳紅霞同志慢慢地學習沉淀自己,往深度挖掘自己,這幾年的目標主要是積累經驗,出技術成果,帶教學生?偨Y了一下,陳紅霞同志在分公司也占了好幾個“之最”:省部級及企業級工法最多的主編人員,今年編制的工法已通過公司專家室審批獲得申報省部工法的資格,如果申報成功,將實現省部級工法申報成功的“三連貫”;完成技術開發、專利申報、論文發表最多的女職工;是完成焊接工藝評定最多、焊接工藝最全的人;是帶教學生最多的“師傅”;是平均每天審核資料簽字最多的人。與其說這些是成績,還不如說這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責任。陳紅霞同志經常和年青同志們說:“哪怕學歷不夠高,哪怕不夠聰明,哪怕沒有深厚的功底,可是只要肯努力,肯吃苦,學習蝸牛耐心默默前行的精神,終會到達目標!” 眾人拾柴火焰高,作為一名技術人員,陳紅霞同志深刻領悟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內涵,要在競爭力強大的制造領域,競爭就要充分體現科學技術的強大,需要的是一支知識型、管理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管理團隊。要具備管理的智慧、創新的激情,要在行動中感悟,在思考中升華,在實踐中歷練,要努力踐行共產黨員“兩學一做”的擔當和作為,克服技術工作中的繁雜、單調、清苦、艱辛,懂得在困難中堅守和前行!  工作近照  工作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