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沉迷于那塵封的歷史,當我凝望著早已褪色的龍旗,當我嗟嘆百年的滄桑巨變,總會有一絲惋惜之情涌上心頭,總會有一股悲憤之情在心中徘徊。 古老和塵封的文明在驕傲自滿中被迫打開家門,大工業的轟鳴聲蓋過書生的朗朗誦讀,刺穿了雄獅的身體,帶來了我們從未見過的文明。 南粵的硝煙彌漫在天空久久不散,《海國圖志》的先驅們試圖睜開眼睛看清這個世界。我聽別人說,這時南疆的一個落魄秀才用似是而非的宗教激蕩起國人的愛國之心。將傾的大廈再次經受了一次致命的打擊,一片拳拳之心卻使富庶的江南滿目瘡痍。 初秋的絢爛在血光中變了色調,戊戌六君子的就義再一次成為千古絕唱。用激情和莽撞造就的變革還是無法推倒那腐朽的高墻,但是幾經折磨的先驅已經明白了戰斗方向。如今,菜市口已經被喧鬧的人潮湮沒,而“我自橫刀向天笑”的余音仍在不停地縈繞。 辛亥雙十,腐朽的城墻在不經意間倒塌。還未反應過來的獵人們匆忙扛起獵槍,迫不及待的搶奪垂涎已久的獵物。是時,剛剛點燃的火燭在蕭瑟秋風中忽明忽暗,廝殺的叫喊聲、轟隆的槍炮聲,縈繞在中華兒女香甜的夢鄉。 終于,有人睜開了他慵懶的雙眼,在迷霧中仿佛看到了未來的方向。兩條路在面前,向左還是向右?在左右互搏的變奏聲中,他們彈出了變調的旋律。數百年的積怨依然在發酵,等待著某一天的爆發。 深夜,一絲血腥悄然潛入了沉睡的沈陽,積弱的老人再也經不起劍拔弩張的廝殺。盧溝橋槍炮再次擊中了老人的脊梁,然而這次老人卻挺起了他遍體鱗傷的胸膛。四行倉庫里,一個女孩用她的身軀溫暖了久已冰涼的國旗,然而,金陵的哀嚎卻刺痛了每一個人的心臟,老人在血泊中再一次彎下了他堅韌的膝蓋。我遙想那時的無助,那時的吶喊,那時的悲怨,卻強忍淚水,始終不明白為何今天這些還在變調。 于是,變調的旋律終于奏出了強有力的樂章,命運的敲門聲驚醒了還在睡夢中的兒郎。還是那些人,還是那些槍,卻支撐起一個古老文明的脊梁。殘酷的殺戮、成堆的尸骨,依然擊不垮一個民族的意志。 八年的煎熬終于等來了勝利的時刻。然而天空轉陰,鐵幕堅固,青天白地齊變色,赤色紅旗共招展。南京的國旗漂洋過海插在陽明山之巔,兩岸的同胞在低低吟誦心底的鄉愁。或問?為何百年的歷史如此的波折,為何數不盡的蒼生在輪回中重復自己的命運,為何我們總要一次次叩開潘多拉的魔盒。百年的迂回究竟是一種命運還是玩笑,亦或是浴火重生的考驗。屈原問蒼天,不得而知。 我曾經眺望遠方,暖風帶來一絲海洋的氣息,黃土地的命運卻依然很模糊。風沙早已吹干了淚痕,不愈的傷口依然在汩汩流血。那些開國先烈們的吶喊依然在耳邊回蕩,他們用鮮血鑄就了歷史,卻留不住后來人的腳步。匆匆而過的行人忍不住輕聲嘆息,我們是否還要在世代交替中不停地旋轉。我在迷惘中聽到一聲呼喚:還記得嗎?那些曾經立下過的誓言,那些讓人熱血澎湃的理想。薪火的傳承我們要一肩挑,我們要讓先輩的理想得到發揚,我們要繼往開來,在先輩的基礎上變換出新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