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婦女節,正是周末,上海中冶醫院急診搶救室上演了一場生死時速! 患者是一名64歲的女性,上午10:30分由120急救車送到中冶醫院急診搶救室。來院時,患者面色蒼白,意識不清伴嘆息樣呼吸,脈搏微弱,心電監護顯示患者心率僅28—30次/分,隨后反復出現心臟停搏、暈厥,家屬心急如焚。 當天值班的正是急診科副主任曾勇華,查看患者后她立刻向家屬詢問情況,得知患者既往有心臟病史,根據她的判斷,患者可能是阿斯綜合癥、心?梢桑⒓唇o予心肺復蘇,阿托品、腎上腺素等藥物治療、化驗檢查等。在搶救過程中,患者反復出現心跳停搏,隨時可能需要安裝臨時起搏器或氣管插管,急診科請了心內科主治醫師方定一和麻醉科主治醫師楊世科現場會診。 上午11時,經過半小時緊張有序的搶救,患者心率恢復、意識轉清,但仍不穩定,為進一步做介入放置起搏器手術治療,曾勇華副主任與家屬溝通轉上級醫院。由于擔心患者在轉運過程中再次出現心臟停搏,曾主任與同事交接好工作后便上了120救護車,一路護送患者至上級醫院。 待曾主任回到醫院時,早已過了吃飯時間,由于這段搶救帶來的精神和身體的疲憊,曾勇華渾身出虛汗,出現了輕微低血糖癥狀,為不讓病人等待,簡單用同事給的一小塊蛋糕填填肚子后,她又投入了工作。 3月9日晚上,患者家屬特地來院找到正在上夜班的曾主任,表達了感激之情,告訴曾主任患者已安裝永久起搏器,目前病情穩定,曾主任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曾勇華副主任醫師是急診科副主任,同時兼顧急診科和ICU兩頭工作,這兩個學科接觸的都是急危疑難重癥患者,對個人能力和素質的考驗非同一般,但是她偏偏熱愛這個專業,而且也勝任了這個崗位,多年的努力和歷練,使得她處理急、重癥時反應迅速、處理得當、膽大心細。類似上述事例在急診時有發生,這次的做法也是她的一貫為之,我們常聽到患者來院表揚曾主任,但從沒聽到曾主任因為付出、因為辛苦而說過一句怨言,因此她也曾榮獲“醫院先進工作者” “中冶集團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還同時有上海市紅十字會急診救護講師、農工民主黨員身份的她,在思想上、行動上一直都是嚴于律己,為大局著想,可以說不光是急診科的業務骨干,更是醫院和社會的寶貴人才。 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畢業于武漢科技大學的曾勇華第一時間就報名援鄂,但考慮到醫院和急診科的工作需要,最后還是選擇加入醫院新冠肺炎會診專家組,留院“守家門”。對于她在我院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現,醫教部劉祥飛部長用“積極主動、認真負責”八個字來形容她。 近段時間,急診科一直處于人力緊張的狀態,雖然疫情使得就診人次有所下降,但相對危重癥的比例就高了,而且科室還有人員支援醫院發熱門診及隔離病房,曾勇華把能分擔的都擔了起來,義不容辭地沖在了前線。 在專家隊伍中,她無疑也是積極分子之一,她會為醫教部和發熱門診的需要考慮,會主動為年齡較大的老專家考慮,每當醫教部發出會診通知時,就算不是她的排班,哪怕正在家休息,或者已是深夜,只要她有空,她一定會主動要求來會診,每次都說,我年輕、也有車,行動方便。要知道,這一來有時就得是3—4小時,一項項檢查結果分析、一通通電話跟發熱門診醫生溝通,一次次等待陪同區里專家來院會診共同研討,幾次會診結束都已是深夜。 但她從不以為然,她說自己急診科出身,應急出戰那就是家常便飯,爭分奪秒就是使命職責,逆行而上是我們所有醫務人員都會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