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傳來喜訊,中冶寶鋼續建復審申報的《鋼渣處理及新型建材資源綜合利用行業技術中心》成功獲得認定,獲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授予“全國循環經濟技術中心”銘牌,申報的《細粒式鋼渣瀝青混凝土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獲評2023年度技術開發類科技進步三等獎。
循環經濟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對我國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中國循環經濟協會首批認定的“鋼渣處理及新型建材資源綜合利用行業技術中心”,中冶寶鋼在冶金渣處理及綜合利用領域持續深耕,助力鋼鐵冶金綠色化發展。經協會專家組初審、續建復審會議答辯和復審專家委員會審議,協會批準公司為“鋼渣處理及新興建材資源綜合利用領域續建循環經濟技術中心”,再次成為全國22家“全國循環經濟技術中心”之一。近三年,中冶寶鋼推進冶金渣處理及綜合利用領域自主研發項目22項,專利9項獲得授權,27項專利受理,獲得省部級獎勵3項,參編國家標準1項《透水路面磚和透水路面板》,主編發布《鋼渣抗浮配重混凝土施工工法》獲評省部級工法,主參編發布《裝配式鋼渣透水路面系統應用技術規范》、《鋼渣透水混凝土磚》團體標準2項,自主編制企業標準3項。在強化服務方面,中冶寶鋼組織參加各項學術交流活動10余次,積極開展鋼渣綜合利用技術交流和學習。
本次申報的鋼渣瀝青混凝土項目成果來自公司多年的技術研發及應用實踐。作為國內外較早開展利用鋼渣制備瀝青混合料研究的企業,中冶寶鋼先后取得《一種瑪蹄脂碎石瀝青混合料》《一種瀝青密級配面層混凝土》《一種瀝青損耗層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等發明專利,充分挖掘鋼渣潛在活性、表面凹凸形貌、高強耐磨等優良路用性能,實現瀝青混凝土超薄耐磨、吸音降噪等功能型改進。相關技術和產品,先后在上海奉賢區市政道路、上海 G1503公路路段、上海青浦地鐵口、江蘇太倉市政道路等工程應用。在此次評比中,中冶寶鋼研發的《細粒式鋼渣瀝青混凝土技術研究與應用》在全國138項成果中,榮獲技術開發類科技進步三等獎。
此次授牌“全國循環經濟技術中心”以及獲得中國循環經濟科技進步獎,將進一步推動公司渣研創新發展體系發展,深化鋼渣產業與社會化循環經濟產業發展的聯合與協作,確立鋼渣等固廢資源“多元化—梯級”高效利用于新型建材作為主要研究領域和重點培育新型建材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的發展方向,有助于大力推廣應用鋼渣返生產技術、滾筒渣處理技術、格柵技術、鋼渣透水混凝土路面系統產品、鋼渣重混凝土及其制品、鋼渣水泥基耐磨劑、鋼渣瀝青混凝土等專利技術,持續發展探索發展有色金屬尾礦治理、鋼渣3D打印混凝土等新技術,推動公司鋼渣綜合利用產業做強做優。此次榮譽的活動,提高公司在循環經濟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公司把我未來中國循環經濟發展機遇,加快與外部合作交流,積極承擔重大研發課題、標準制修訂等工作,推動鋼渣綜合利用行業高質量發展,樹立公司綠色循環經濟品牌形象。